发布日期:2025-04-21 22:22 点击次数:57
“2024年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医保基金预付制度期货配资公司,支持基金运行安全的地区,在年初向信用良好的定点医疗机构预付资金,2025年一季度预付总规模723亿元,有效破解医院垫资难题,助力公立医院轻装上阵,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学科建设和服务优化中。”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在4月18日举行的202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发布会暨趋势交流会上如是表示。
在医疗保障体系不断优化进程中,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正悄然引发着深刻变革,为患者、医疗机构以及整个医疗行业带来多维度的积极影响,其重要性与实施成效愈发凸显。
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是指医保经办机构依据医保法规及协议约定,按照不同付费方式(如按人、按病种、按床日等),对定点医疗机构、定点零售药店申请的符合规定的费用,以及异地费用结算支出、紧急情况医保基金支出等,进行按时足额拨付。
过去,医保基金多采用“后付制”,医院长期垫付资金,资金周转压力巨大,患者就医后需自行垫付费用再申请报销,手续繁琐,报销周期长,给患者带来沉重经济压力,严重影响就医体验。
同时,医院回款延迟进一步传导至医药企业,加剧了行业整体资金周转困难,形成“三角债”问题。此外,传统模式还制约了医保与商保的协同效应,患者需多次提交材料、自行垫付商保费用,结算体验繁琐。
基于此,国家医保局提出以即时结算为核心,推动医保基金“快给钱、快赋能”,促进“三医”(医疗、医保、医药)协同发展。
2025年1月,国家医保局印发《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标志着我国医保基金结算正式迈入“即时化”时代。
《通知》以“一个目标、两个责任、三个结合、四个机制”构建了改革的全景蓝图。其中,要求2025年实现80%统筹地区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;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面覆盖。
据隆学文介绍,截至2025年3月底,全国24个省份实施医保基金即时结算,覆盖定点医药机构24.67万家,拨付金额1657亿元,有效缓解了医院运营压力,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
而在各地的实践探索中,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成效。例如,安徽省创新“日拨付、月结算、年清算”机制,医保基金拨付时限由通常的 60 天左右压缩至1天;山东省滨州市医保基金结算从过去的30个工作日左右缩短到最快当日拨付。
总的来说,即时结算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现金流,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,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加快对医药企业回款,促进医药行业整体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。与此同时,患者在就医时无需再垫付大量医疗费用,减少了排队等待报销的时间和精力,真正实现了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”。
国家医保局表示,下一步将持续分类指导、扎实推进即时结算改革期货配资公司,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定点医药机构,提升患者就医体验,改善医药行业生态环境,进一步促进“三医”协同发展和治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