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4-19 22:21 点击次数:166
从4月3日上海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,到4月1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《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下文简称《若干措施》)相关情况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,近半个月,上海陆续发布了多轮支持措施,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《若干措施》聚焦六个方面,提出了26项工作措施a股怎么做杠杆,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2024年,上海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不足1/3,但是拉动了超过四分之三的就业数量。激发民营经济活力、让“小鱼变大鱼”,这不仅是这些民营企业的期待,也是上海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与关键力量。
公平参与市场竞争2024年,上海民营经营主体总数达318.92万户,占全市比重达93.3%。
“上海的民营企业主要分为两类,一类是经过一定程度发展后,在一线城市设立总部机构进一步发展;另一类是在上海成长起来的,对大企业、大资本依附较强的中小企业。”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,从上海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的环境来看,其在人才、市场、品牌价值、商业信誉、对外联系通道、金融服务机构支撑等多个方面,都具有优势,因此许多企业喜欢把总部设立在上海。
不过,他也强调,受制于项目属性和企业性质,民企通常在相对次要的领域有更大的发展机会,而在一些主要领域所占的份额比较低。
因而,“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”成为此轮政策的核心。
对此,《若干措施》提出4项措施:一是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二是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三是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,四是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。
曾刚表示,《若干措施》弥补了上海的短板。“如果能把这些短板补好,上海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出来,从而带动一大批民企向上海聚集。”
他补充表示,上海在民营经济服务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。例如,政策提出要保障民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,但并没有明确给民企的具体份额。
“小鱼如何变大鱼”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,要强化高水平要素供给,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。在扩大市场准入上持续用力,全面开展市场准入壁垒的排查清理,让“非禁即入”落地生根,为民营企业申报“两重”“两新”项目、开展市场化并购等提供指导、培训和服务。
杨建文表示,“大鱼吃小鱼”是市场规则,在这其中政府可以做的是规范好市场,并营造“大鱼带小鱼”的产业发展生态,继而达到“小鱼变大鱼”的最终追求。
杨建文认为,一方面,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不仅要参与重大项目,更重要的是要通过“大鱼带小鱼”的形式,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企业发展,抓住上海这类大城市超出其他城市的机会。另一方面,技术要素和资金要素等在民营企业成长发展中是必须的,但在此基础上一线城市更为特殊的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条件、机会、应用场景。不仅如此,上海市场规则和协调机制相对比较成熟,较好的营商环境和较多的机会能让企业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转向,寻求新的发展空间。
曾刚也建议,在科创领域,政府的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,可以更多地让民企参与进去。比如,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行业协会、中介机构,将政府的主导权慢慢转移到这些社会组织手中,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“因而,虽然风险共存,但是民营企业在上海的发展机会也很多,如何在国企和外企两棵大树下营造好共生的生态,这是要在制度层面明确的。”杨建文建议。
提供国际化业务支持在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,《若干措施》提出建设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,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,加强对中小企业海外参展参会的组织服务,支持民营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境外投资,鼓励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、结算、投资等一揽子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。
《若干措施》还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、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、资金结算中心、贸易总部等功能性机构,在创新产品申报、研发用品出入境、人才落户、跨境资金结算和数据流动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。
数据显示,2024年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1.44万亿元,占上海外贸进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,拉动进出口增长3.2个百分点。上海民营企业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备案金额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的90%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,围绕支持民营企业出海,上海近期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。比如,4月11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》,专门针对“推进海外拓展”制定政策举措。3月27日,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印发《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》,对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给予政策支持等。
曾刚认为,在当前的贸易环境下,企业出海是大方向。长三角地区一定要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,面对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,民企相较国企的经营风险更低a股怎么做杠杆,也更具灵活性。上海相较其他城市金融资源更丰富,政策制定上也有更大空间,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条件将能更大程度助力企业出海。